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原被告对是否追加共同被告主张冲突的解决/彭箭

时间:2024-07-23 07:35:1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44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原被告对是否追加共同被告主张冲突的解决

作者:彭箭 江西省吉水县人民法院

案情:
2002年,周某与刘某合伙经营锯板厂,期间,胡某向他们出售三车杂木,共计货款21000元,此款由周某向胡某出具了欠条。因锯板厂经营不善,年底周某、刘某停止了经营。现刘某外出下落不明,胡某则持周某出具的欠条向法院起诉,要求周某偿还货款21000元。周某答辩提出此债务是合伙债务,并申请法院追加刘某为本案的共同被告,胡某考虑到刘某没有偿还能力,且目前下落不明,不同意追加刘某为共同被告,要求周某全部承担该债务。

对本案程序上的处理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法院应追加刘某为本案共同被告。理由是:
1.从实体民事责任的承担来看,我国民法通则第35条规定,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本案债务应由周某、刘某连带承担。
2.从程序法来看,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15条规定,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7条规定,个人合伙的全体合伙人在诉讼中为共同诉讼人。本案中,周某与刘某系合伙关系,两合伙人对胡某的合伙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为共同诉讼人,法院应追加刘某为本案共同被告。

第二种意见认为:本案不应追加刘某为共同被告。理由是:
1.按照私法自治的原则,原告以谁为起诉对象以及放弃对谁的起诉,这属于其意思自治的范围,诉权具有程序发动的主动性,而审判权处于被动、中立地位,审判应以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范围为裁判的依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维护审判权的公正性。
2.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所谓连带责任,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对其共同债务全部承担或部分承担,并能因此引起其内部债务关系的一种民事责任,且债务人不是以自己的份额为限,而是对整个债务无条件地承担连带责任,债权人可向任一债务人主张清偿全部债务。
3.债权人向任一合伙债务人主张全部债权,这是债务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应有之义,属于债权人行使权利的行为,而债务人主张应由合伙人共同偿还,这是对债务履行的抗辩。根据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权利是国家法律予以承认和保护的利益及权利主体根据法律作出选择以实现其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义务是法律规定的权利相对人应当适应权利主体的合法要求而作为或不作为的约束;权利是目的、是本位的,义务是实现权利的手段,以实现权利为最终目的,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冲突时,应已权利为本位来解决其冲突。

本案中债权人胡某坚持要求合伙债务人之一周某承担全部债务,而债务人周某主张追加刘某为共同被告、共同承担债务,法院应从权利本位的价值出发,以胡某的请求范围为限,而不应追加刘某为本案共同被告。周某应尽到执行合伙事务般的注意义务参加本案诉讼,并受生效裁判的拘束,然后在周某与刘某合伙内部之间产生一种债务关系,当偿还合伙债务超过自己应当承担数额的合伙人,有权向其他合伙人追偿。这也是充分保障本案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的表观。

综上,笔者赞同第二种意见。


西安市城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管理条例

陕西省西安市人大常委会


西安市城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管理条例


(1996年6月27日西安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1996年9月3日陕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根据2010年7月15日西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2010年9月29日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的《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防治城市饮用水源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饮用水源的污染防治管理。

  跨行政区域的本市城市饮用水源的污染防治管理,按省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执行。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城市饮用水源的污染防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全面规划、因地制宜、防治结合、严格管理,保证城市饮用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四条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城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机关。区、县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城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城市饮用水源的保护管理工作。水务、农业、林业、卫生、国土资源、规划、市容、市政等管理部门和供水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协同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对城市饮用水源的污染防治实施监督和管理。

  第五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城市饮用水源的义务,有权对污染和破坏城市饮用水源的行为向有关部门举报。

第二章 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和污染防治

  第六条 城市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根据水源地所处的位置、水文、地质条件、水体特征、开采方式、污染源的分布和污染物运移特征等进行划定。

  第七条 本市灞浐水源地、沣皂水源地、渭滨水源地、西北郊水源地、东北郊段村水源地以及新建的城市饮用水地下水源地,应当分别划定保护区。阎良区和各县城市饮用水地下水源地,应当划定保护区。城市内单位自备饮用水井,根据实际情况划定地下水源保护区。

  第八条 城市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根据需要设立监控区。一级保护区是以采水井为中心,在半径五十五米以内划定的,能够保证集水有一定滞后时间,防止病原菌污染的区域。二级保护区是位于一级保护区以外,能够保证集水有足够的滞后时间,以防止病原菌以外的其他污染的一定区域。监控区是位于二级保护区以外一百米范围内,设置监测孔监视地下水质的地带。

  第九条 本市城、郊六区城市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由市人民政府划定公布,并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阎良区及各县城市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由阎良区及各县人民政府划定公布,并报同级人大常委会和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条 在城市饮用水地下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未做防渗处理的污水管道穿越保护区,利用渗坑、渗井、渠道等排放有毒有害污水;

  (二)弃置、倾倒、掩埋城市垃圾、工业废渣及其他有毒有害废弃物;

  (三)设置无防渗漏设施的城市垃圾、工业废渣、粪便和其他有毒有害废弃物的消纳场所;

  (四)新建、扩建化工、电镀、造纸、冶炼、印染、炼油及其他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

  (五)使用未经净化的污水灌溉农田;

  (六)使用高残留、剧毒农药及超标准施用化肥;

  (七)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行为。

  第十一条 在城市饮用水地下水源一级保护区内,除遵守二级保护区的禁止性规定外,还应禁止下列行为:

  (一)从事种植、养殖活动;

  (二)进行游乐活动;

  (三)堆放可以造成水源污染的物品;

  (四)建立墓地;

  (五)进行与取水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及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

第三章 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和污染防治

  第十二条 浐河、黑河、石砭峪、田峪、沣峪等城市饮用水地表水源地应当划定保护区。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

  第十三条 本市城市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按照省人民政府划定的范围执行。

  第十四条 在城市饮用水地表水源准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破坏水源、植被、护岸林以及其他破坏水生态环境的行为;

  (二)储存、堆放、掩埋城市垃圾、工业废渣、粪便及其他有毒有害废弃物;

  (三)倾倒、排放含有汞、镉、铬、砷、铅、镍、苯并芘、氰化物、黄磷等可溶性剧毒废渣和污水;

  (四)排放油类、酸液、碱液及其他剧毒废液和含放射性物质的废水;

  (五)清洗装储油类及其他有毒物品的车辆和容器;

  (六)新建、扩建排污口;

  (七)新建、扩建化工、电镀、造纸、冶炼、印染、制革、炼油及其他有严重污染的建设项目。

  第十五条 在城市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除遵守准保护区的禁止性规定外,还应禁止下列行为:

  (一)新建、扩建向水源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二)游泳、戏水或开辟水上娱乐场所;

  (三)开采加工金矿、铁矿及其他矿产和石料;

  (四)放养畜禽;

  (五)建立墓地。

  第十六条 在城市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除遵守准保护区、二级保护区的禁止性规定外,还应禁止下列行为:

  (一)设立排污口;

  (二)露营、野炊、旅游等游乐活动;

  (三)洗刷车辆、衣物及其他物品;

  (四)毒鱼、炸鱼、电鱼、钓鱼,从事养殖业;

  (五)向水体抛撒杂物;

  (六)进行与取水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及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饮用水源污染防治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落实责任,监督实施,定期对水环境和污染源进行监测和检查,发现污染及时处理,确保饮用水源水质。

  第十八条 水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水资源及河道、湖泊、水库的管理和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资源的破坏、污染和水土流失。

  第十九条 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协助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制定保护区内农药、化肥的施用标准,负责农药、化肥施用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林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林地植被的保护管理。

  第二十一条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执行情况,对水源水、出厂水进行定期监测。

  第二十二条 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对地下水的水质情况进行监督和定期预报,对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及周围开采、加工矿产的单位和个人,依照本条例进行审批管理,防止饮用水源的污染。

  第二十三条 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对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及其周围建设的项目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规定进行审批,防止饮用水源的污染。

  第二十四条 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制止向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倾倒城市垃圾、工业废渣、粪便及其他污染物。

  第二十五条 城市供水单位应当定时观测水质状况,发现污染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向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二十六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在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置保护标志及设施。禁止破坏保护标志和设施。

  第二十七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确定监测孔的位置,并组织供水单位或有关排污单位进行设置。

  第二十八条 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的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

  第二十九条 城市饮用水地下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的地表水水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城市饮用水地表水一、二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必须限期拆除。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凡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排污单位和建设项目,由市或者区、县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提出限期治理、停业、关闭或者搬迁的意见,按规定报有管辖权的人民政府决定。排污单位和建设单位必须执行人民政府的决定。

  第三十条 在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及周围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保护影响评价,经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方可办理建设项目的其他审批手续。

  第三十一条 在城市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威胁供水安全等紧急情况下,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采取责令有关企业事业单位停止排放污染物等强制性应急措施,消除污染。企业事业单位造成污染事故时,必须立即切断污染源,并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和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一)、(二)、(三)项,第十四条(二)、(三)、(四)项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对责任单位给予警告,其中储存堆放污染物的,可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弃置、倾倒、排放污染物的,可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责任人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五)、(七)项,第十四条(五)项,第十六条(三)项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对责任单位给予警告或处一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对责任人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五条(四)、(五)项,第十六条(二)、(四)、(五)、(六)项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对责任单位给予警告或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责任人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六)项,第十六条(一)项规定,新建、扩建排污口的,由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搬迁,排放污染物的,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破坏城市饮用水源环境保护标志和设施的,由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或处一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污染事故的,由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按照直接经济损失的百分之三十计算罚款,最高不超过二十万元。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造成财产损失、人身伤害的,应当予以赔偿。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由司法机关依法予以追究。 

  第三十九条 区、县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超过一万元的,报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可处以五万元以下的罚款,超过五万元的,报上级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六)项,第十四条(一)项,第十五条(一)、(二)、(三)项规定的,分别由水务、农业、林业、国土资源、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四十一条 拒绝、阻碍或者以暴力抗拒行政管理人员依照本条例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由司法机关依法予以追究。

  第四十二条 执行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金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四十三条 执行本条例的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职责、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文化部关于广泛开展群众歌咏活动的通知

文化部


文化部关于广泛开展群众歌咏活动的通知

(文社图发[2001]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庆祝活动中,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歌咏活动,热情讴歌了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近日,李岚清同志为此发表了题为《广泛开展群众歌咏活动,大力推动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文章,充分肯定了“七˙一”前后各地开展群众歌咏活动的做法,高度概括了当前群众歌咏活动的意义和特点,深刻阐述了群众歌咏活动的巨大作用,并对今后开展群众歌咏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李岚清同志对群众歌咏活动的指示精神,现就进一步开展群众性歌咏活动,大力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提高对开展群众歌咏活动的认识。群众歌咏活动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是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是用先进文化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手段。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从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群众歌咏活动的重要意义。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歌咏活动,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大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群众歌咏活动的领导,把开展群众歌咏活动当作用先进文化占领群众文化生活阵地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要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大中小学校、部队以及工青妇、文联等群众组织互相配合,密切合作,推动群众歌咏活动健康发展。要认真总结当地群众歌咏活动特别是今年庆祝建党80周年群众歌咏活动的经验,探索规律和特点,制定相应措施和管理办法,使之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发展势头。充分利用重要节日、重大庆典活动等有利时机认真组织和开展好群众歌咏活动的同时,还要把这项活动经常化、制度化,使之成为社区文化、农村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文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要把开展群众歌咏活动与加强社会文化的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内容和基本活动方式的建设任务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建立健全公益性群众文化网络。各级文化系统的领导干部不仅思想工作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而且要身体力行,带头积极参加群众性的歌咏活动。

三、各级文化部门要有计划地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努力创作出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歌曲,为提高群众歌咏活动的艺术水平发挥积极作用。艺术院校、专业文艺团体和各级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单位要根据自身特点,结合业务工作,充分发挥组织、辅导作用,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普及群众歌咏活动相关知识,抓紧培养出一批群众歌咏活动急需的作词、作曲、指导、指挥等方面的骨干人才,推动群众歌咏艺术的繁荣发展。

四、各级各地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对群众歌咏活动要加强引导,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现有文化设施积极开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群众歌咏活动,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活动的愿望和要求。要充分利用城市广场、公园社区、剧场影院、校园课堂和田间地头、军营哨所等场所,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歌咏活动吸引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和不同文化程度的群众参加。尤其要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鲜明的群众性大合唱、表演唱等活动。要重视老年歌咏活动,并坚持每年集中举办一届老年合唱节,活跃老年文化生活。要通过文艺汇演、歌咏比赛、作品评选等方式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推广优秀作品,积极推动群众歌咏活动的健康发展。

五、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歌咏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文化部门要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地推进这项工作。要制定长期规划,同时也要分阶段作出具体部署。在办好已有的群众歌咏活动的基础上,文化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举办适合于群众歌咏活动演唱的新曲目创作和评选活动、优秀曲目推荐活动、理论研讨活动,把普及艺术歌曲和开展群众歌咏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明年适当时候,将组织一次规模较大的群众歌咏活动。

六、各级文化部门在积极开展群众歌咏活动的过程中,要积极争取财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在经费上给予必要的保障;同时要坚持勤俭节约、量力而行的原则,力求少花钱多办事,杜绝铺张浪费的现象。

群众歌咏活动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一个方面。要通过广泛开展的群众歌咏活动,引导和带动其它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的发展;通过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艺活动,调动、凝聚、发挥人民群众的热情、智慧和力量,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文化部 二OO一年八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