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林业局关于《森林防火条例》第十九条有关问题的复函

时间:2024-06-02 02:49:26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08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林业局关于《森林防火条例》第十九条有关问题的复函

国家林业局


国家林业局关于《森林防火条例》第十九条有关问题的复函

林策发〔2009〕115号


福建省森林防火指挥部、福建省林业厅:
  《福建省森林防火指挥部 福建省林业厅关于请求对〈森林防火条例〉第十九条作出解释的请示》(闽森防指〔2009〕28号)收悉。经研究,现函复如下:
  《森林防火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中的“电力、电信线路和石油天然气管道的森林防火责任单位”,是指电力、电信线路和石油天然气管道的经营管理单位。
  特此复函。

                               二〇〇九年五月八日

人事部、海关总署关于海关系统从高等院校2000年应届毕业生中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工作的通知

人事部 海关总署


人事部、海关总署关于海关系统从高等院校2000年应届毕业生中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工作的通知
人事部 海关总署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海关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加强海关系统公务员队伍建设,人事部、海关总署决定组织北京等41个海关(以下简称海关系统)从高等院校2000年应届毕业生中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基本原则
海关系统公开招考国家公务员的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考试考核,确保进入海关系统公务员的素质。
二、组织分工
这次海关系统从高等院校(含海关直属院校、公安部直属院校,下同)应届毕业生中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工作,纳入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工作范围,由人事部、海关总署统一下达录用计划,制定考试方案,确定录用标准;人事部负责确定考试科目并命题制卷;各招考海关负责组织
报名、笔试考务和面试工作;人事部委托省级政府人事部门进行指导和监督。
三、录用计划
列入本次招考的有广东分署、北京海关等41个海关单位,计划录用2553人,各海关招考计划详见附件。
四、报考对象及条件
2000年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定向、委培生除外)同时符合下列三个条件的可以报考:
1、具备《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要求的基本条件;
2、符合拟报考职位所需资格条件;
3、符合当地接收应届毕业生的有关规定。
其中,报考海关缉私警察的应届毕业生必须符合《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录用办法》规定的有关条件。
五、报名办法和日期
海关总署在北京、广州、上海、南京、武汉、成都、西安、沈阳、南宁海关设置九个报名点,报名者可就近直接到报名点海关报名,也可委托他人报名。每个报名者只能报考一个海关的一个职位。
上述报名点同时作为人事部、海关总署设置的笔试考点,对符合条件的报考者发放准考证。
报名日期为2000年1月25日至26日。
六、录用考试和时间
录用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
笔试科目包括《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申论》三个部分。由人事部统一确定考试内容,统一命题和制卷。人事部、海关总署组织力量,统一阅卷并划定合格分数线。考试范围以《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为准,考试教材为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全国指定用书《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1999年版,中国铁道出版社)。
笔试时间为2000年2月26日。
上午:8:00-10:00
公共基础知识
10:30-12:00
行政职业能力
下午:2:00-4:30
申论
面试由各招考海关按人事部、海关总署的要求自行组织。
七、录用
各招考海关确定拟录用人员后,填写《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录用公务员表》一式三份,并提出录用意见后报海关总署审批,海关总署将审批情况送人事部备案。整个招考工作计划在4月底以前全部完成。
八、有关要求
本次招考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的应届毕业生数量较大,各有关部门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加强协作配合,严密组织,各负其责,把各个环节的工作做细做好,保证招收质量,保持社会稳定,圆满完成任务。
招考工作中的重大情况和问题及时报人事部、海关总署。
附件:
部分海关从2000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中录用公务员计划表
----------------------------
|序号| 单 位 | 非海关院校 | 海关院校 |
|--|--------|-------|------|
|1 |广东分署 | 5 | 0 |
|--|--------|-------|------|
|2 |北京海关 | 90 | 10 |
|--|--------|-------|------|
|3 |天津海关 | 145 | 6 |
----------------------------

----------------------------
|序号| 单 位 | 非海关院校 | 海关院校 |
|--|--------|-------|------|
|4 |石家庄海关 | 62 | 3 |
|--|--------|-------|------|
|5 |太原海关 | 11 | 0 |
|--|--------|-------|------|
|6 |呼和浩特海关 | 11 | 8 |
|--|--------|-------|------|
|7 |满洲里海关 | 15 | 3 |
|--|--------|-------|------|
|8 |大连海关 | 70 | 8 |
|--|--------|-------|------|
|9 |沈阳海关 | 17 | 2 |
|--|--------|-------|------|
|10|长春海关 | 21 | 4 |
|--|--------|-------|------|
|11|哈尔滨海关 | 3 | 11 |
|--|--------|-------|------|
|12|上海海关 | 90 | 10 |
|--|--------|-------|------|
|13|南京海关 | 80 | 10 |
|--|--------|-------|------|
|14|杭州海关 | 40 | 9 |
|--|--------|-------|------|
|15|宁波海关 | 26 | 5 |
|--|--------|-------|------|
|16|合肥海关 | 3 | 3 |
|--|--------|-------|------|
|17|福州海关 | 83 | 10 |
|--|--------|-------|------|
|18|厦门海关 | 65 | 4 |
|--|--------|-------|------|
|19|南昌海关 | 21 | 2 |
|--|--------|-------|------|
|20|青岛海关 | 151 | 9 |
|--|--------|-------|------|
|21|郑州海关 | 7 | 2 |
|--|--------|-------|------|
|22|武汉海关 | 15 | 10 |
|--|--------|-------|------|
|23|长沙海关 | 12 | 4 |
|--|--------|-------|------|
|24|广州海关 | 100 | 12 |
|--|--------|-------|------|
|25|深圳海关 | 149 | 40 |
|--|--------|-------|------|
|26|拱北海关 | 169 | 23 |
|--|--------|-------|------|
|27|汕头海关 | 138 | 21 |
|--|--------|-------|------|
|28|黄埔海关 | 100 | 50 |
|--|--------|-------|------|
|29|江门海关 | 49 | 7 |
|--|--------|-------|------|
|30|湛江海关 | 104 | 6 |
|--|--------|-------|------|
|31|南宁海关 | 169 | 5 |
----------------------------

----------------------------
|序号| 单 位 | 非海关院校 | 海关院校 |
|--|--------|-------|------|
|32|海口海关 | 25 | 0 |
|--|--------|-------|------|
|33|重庆海关 | 6 | 3 |
|--|--------|-------|------|
|34|成都海关 | 10 | 1 |
|--|--------|-------|------|
|35|贵阳海关 | 3 | 0 |
|--|--------|-------|------|
|36|昆明海关 | 91 | 1 |
|--|--------|-------|------|
|37|拉萨海关 | 2 | 2 |
|--|--------|-------|------|
|38|西安海关 | 10 | 3 |
|--|--------|-------|------|
|39|银川海关 | 4 | 0 |
|--|--------|-------|------|
|40|乌鲁木齐海关 | 63 | 10 |
|--|--------|-------|------|
|41|兰洲海关 | 0 | 1 |
|--|--------|-------|------|
|合计| | 2235 | 318 |
----------------------------



2000年1月19日

旅游行业内部审计工作暂行规定

国家旅游局


旅游行业内部审计工作暂行规定

(1990年2月7日 国家旅游局制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旅游企业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严肃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宏观控制和管理,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有关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结合旅游行业实际情况,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经各级旅游管理部门批准的经营旅游业务的企事业单位,包括:中外合资旅游企业的中方帐目。
第三条:各级旅游内部审计机构,依照国家的方针、政策、财政经济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在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并向其报告工作。
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业务上接受同级国家审计机关和上级审计机构的指导,并向其报告工作。
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业务上接受上一级旅游部门审计机构的指导,并向其报告工作。

第二章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及审计人员的职责
第四条: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经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从事经营旅游业务的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应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审计机构的级别应和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机构相同。业务量小的单位也应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
第五条: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应配备政治素质好、有一定审计业务知识的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
内部审计人员按干部管理权限的规定任免。内部审计机构主要负责人的任免、奖惩,应事前征得上一级审计机构的同意。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应按国家和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评定和聘任。
第六条:审计人员要坚持原则,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忠于职守,秉公办事,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泄漏机密、玩忽职守。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依法行使审计职权,受法律保护,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

第三章 内部审计机构的主要任务
第八条: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审计机构的主要任务
(一)负责及时提出本地区旅游行业内部审计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总结推广旅游行业内部审计工作经验,及时组织交流旅游审计信息。
(二)负责对本地区旅游行业内部审计机构、人员、审计成果以及其他审计资料的统计汇总工作。
(三)负责对本地区旅游行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四)负责对本部门直属企事业单位的国家资产、财务收支、经济效益、基本建设以及其它专项审计。
(五)负责对本地区旅游行业管理中重大的、带倾向性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等问题进行专题审计调查,为促进行业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及时反映情况,提出改进管理的建议,为领导决策服务,为深化改革服务。
(六)负责对本部门直属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经营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
(七)负责宣传贯彻审计法规,结合本地区的情况,制定行业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
(八)负责办理国家审计机关、上级审计机构和本部门领导交办的审计事项。
第九条: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主要任务
(一)负责对本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经费预算、信贷计划、外汇收支计划、基本建设计划、承包前资产以及联营投资涉外经济合同等进行审计监督。
(二)负责对本单位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经济责任、财务收支及经济效益、外汇收支、结汇情况、基建投资效果、各种资金和经费使用的效果等进行审计监督。
(三)负责对本单位严重违反财经法纪,造成国家财产重大损失浪费的渎职行为等进行专案审计。
(四)负责对本单位资金、财产的完整、安全进行审计监督。
(五)负责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核算制度、经济责任制度的健全、有效性及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六)负责宣传执行国家审计法规,制定本单位有关审计规章制度,参与研究本单位有关的规章制度。
(七)负责办理上级审计机构和本单位领导交办的审计事项,配合国家审计机关和上级审计机构对本单位进行的审计监督。

第四章 内部审计机构的主要职权
第十条: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依法行使下列职权:
(一)有权要求本部门、本单位及下属单位按时报送财务收支计划、预算、决算、会计报表以及有关文件资料。
(二)有权检查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帐目、凭证、报表、资金、财产,查阅、索取有关文件、会计资料。
(三)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有权向被审单位的有关人员调查询问、索取有关证明材料、复制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
(四)有权参加本部门、本单位经营管理和经济活动分析等有关会议。
(五)向本单位领导及企事业单位提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对违反财经法纪的事项提出处理意见。
(六)有权建议通报违反财经法纪的案件,表扬遵纪守法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
(七)对阻挠破坏审计工作及拒绝提供帐表和有关资料的,必要时经领导批准有权采取封存帐册和冻结资财等临时措施,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各部门、单位领导应保证内审人员行使以上职权。

第五章 内部审计工作
第十一条: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内审工作的主要程序是:
(一)根据上级部署和本部门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拟订年度审计工作计划,经领导批准后,分别按计划审计项目制定审计实施方案,进行审计工作。
(二)研究审计方案后,应当事前通知被审计单位。
被审计单位必须配合、协助,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三)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做好审计记录,并及时向有关单位和人员提出改进的意见。审计终结,提出审计报告,征求被审单位的意见后,报送本单位负责人。重要的审计报告和处理决定应同时报送上级内部审计机构和同级国家审计机关。
(四)对审计事项提出的审计结论和管理决定及建议,报经本部门本单位领导批准后,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
(五)被审计单位对处理决定如有异议,可以向内审机构所在单位负责人提出,单位负责人应当及时处理。同时可以向国家审计机关提出复审的申请。在未改变审计决定前,仍应按原决定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二条: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国家旅游局直属企事业单位,可根据本暂行规定,结合本部门(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制订实施办法或实施细则。并抄报审计署驻国家旅游局审计局备案。
第十三条:本暂行规定自颁发之日起施行,我局(87)旅审字第025号颁发的《旅游行业内部审计工作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第十四条:本暂行规定由审计署驻国家旅游局审计局负责解释和统一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