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卫生部关于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工作的通知

时间:2024-06-30 11:53:07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04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卫生部关于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工作的通知

卫生部


卫法监发[2002]309号
卫生部关于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了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加强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管理,现就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切实加强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工作的领导,保证资质审定工作的有序开展。要明确资质审定程序并向社会公布。要确定资质审定的机构和人员,做好资质审定专家库的组建工作。
二、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工作中,要充分利用现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力量,同时,要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职业卫生资源。
三、申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基本条件和有关服务项目的具体条件(见附件)。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效果评价机构的条件另行发布。
四、我部委托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承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申请的受理、资料审查、评审意见汇总上报和对服务机构的依法监督工作。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资质审定的技术审查、质量控制和专家库的日常维护工作。


附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条件


二○○二年十二月十七日


抄送:各有关部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务院有关直属企业
附件: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条件

一、机构条件
(一) 具有法人资格;
(二) 能独立开展相应技术服务工作;
(三) 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从事相应技术服务的工作场所、工作条件;
(四) 岗位设置合理,职责明确;
(五) 具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六) 放射工作单位还应当具有《放射工作卫生许可证》。
二、人员要求
(一) 基本条件
1、有与其申请技术服务项目相适应的管理、技术和质量控制人员。
2、熟悉相关法律、标准和文件以及本单位质量管理手册。
3、专业技术负责人应精通本专业业务,专业人员的专业与申请的技术服务项目相一致。
4、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二) 有关人员具体条件
1、申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资质的,应当具有项目评价、卫生检测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项目评价人员应当包括卫生工程(可委聘)和职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2、申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甲级资质的,项目评价、卫生检测和质量控制方面的技术负责人必须具有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称,并从事相关专业工作5年以上。
项目评价人员中卫生工程人员原则上不少于2人。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不少于5人,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人数不得少于专业人员总数的40%。
3、申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乙级资质的,项目评价、质量控制方面的技术负责人必须具有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从事相关专业工作3年以上。卫生检测方面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相关专业工作3年以上。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人数不得少于专业人员总数的30%。
4、申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资质的,项目评价技术负责人、卫生检测技术负责人必须具有相关专业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从事相关专业工作3年以上。卫生检测人员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相关专业工作3年以上。
5、申请放射卫生防护检测与评价的,应当有项目评价、放射卫生防护检测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项目评价、放射卫生检测和质量控制方面的技术负责人必须具有相关专业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从事相关专业工作5年以上。卫生检验方面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相关专业工作3年以上。
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人数不得少于专业人员总数的30%。
6、申请放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检测的,应当具有项目和产品评价、放射卫生防护检测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项目和产品评价、放射卫生防护检测和质量控制方面的技术负责人必须具有相关专业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从事相关专业工作5年以上。
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人数不得少于专业人员总数的30%。
7、外聘(含返聘)技术人员不得超过从事该项目总人数的20%,技术负责人不得外聘。
三、仪器设备
(一)申请单位应当具有所申请的技术服务项目所必需的仪器设备。具体要求见附表。
(二)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性能、量程、精度应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并能良好运行。
(三)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计量检定,并贴有检定或校验标识。无计量检定规程的仪器设备,应有自行编制的校验和检验方法并进行定期校验。
(四)仪器设备应有完整的操作规程。
四、其他要求
(一)检测实验室应当有良好的内务管理,以保证实验室整洁有序。检测仪器放置合理,便于操作。并配有必要的防污染、防火、控制进入等安全措施。
(二)凡是检测方法或检测仪器有要求的,应按要求对检测场所的温度、湿度和放射性本底等环境条件进行有效、准确的测量并记录。
(三)检测方法应尽可能采用国际、国家、行业或地方规定的方法或标准。必要时应备有检测方法细则、仪器操作规程、样品管理程序和数据处理规则等作业指导文件。
(四)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编制质量管理手册,并严格开展质量控制。
(五)应当为检验样品建立唯一识别系统和状态标识。应当编制有关样品采集、接收、流转、保存和安全处置的书面程序。
(六)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应按照各自的要求,包含有足够的信息,并且按照规定书写、更改、审核、签章、分发和保存。
(七)申请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甲级资质的,应当具有承担2项以上(含2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的经验,并提供相应的证明资料。
申请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乙级资质的,应当具有承担2项以上(含2项)相关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的经验,并提供相应的证明资料。
(八)放射性检测场所,应当符合放射卫生有关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要求。有使用放射性标准源或有证标准物质控制检测质量的措施。有参与实验室间检测能力验证活动的纪录。
放射性样品应与其他样品分开存放,专人保管。废弃的放射性样品和其他放射性废物应当按有关规定处理。处理开放型放射性同位素的实验室应当有通风设备,地面、实验台应便于去除放射性污染。
(九)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机构应有与其相适应的经费保障。


附表:
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的基本仪器设备

检测项目仪器设备
一、工作场所空气和生物样品中化学物检测一般要求空气采样器(包括防爆)
空气样品收集器
个体空气采样器
电子分析天平(1/10000)
电子分析天平(1/1000)
普通冰箱
低温冰箱(-20℃)
磁力搅拌器
超声波清洗器
恒温水浴箱
离心机
高温炉
干燥箱
压力计
温、湿度计
样品浓缩装置
样品混匀装置
样品消化装置
酸度计
CO、SO2、NO、甲醛测量仪
分光光度计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原子荧光光谱仪
气相色谱仪
高效液相色谱仪
静态配气装置
建设项目评价甲级资质特殊要求动态配气装置
超净工作台
低温超速离心机
冷冻干燥机
便携式气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二、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检测一般要求粉尘采样器(包括防爆)
个体粉尘采样器(包括防爆)
呼吸性粉尘采样器(包括防爆)
分析天平(1/10万和1/万各一台)
白金坩锅
玛瑙研钵
去湿机
高温炉
干燥箱
红外线干燥箱
恒温水浴箱
烟尘浓度测定仪
分散度测定器
生物显微镜
皂膜流量计
建设项目评价甲级资质特殊要求相差显微镜
红外光谱仪/X线衍射仪
空气动力学直径测定仪
三、工作场所中物理因素检测一般要求热球式风速仪
辐射热计
通风干湿球温度计
噪声测定仪
倍频程声级计
振动测定仪
微波漏能测试仪
照度计
高频电场测定仪














放射卫生防护检测与评价的仪器设备
项目名称主要设备名称
放射工作场所防护检测X、γ射线测量仪
环境X、γ剂量率仪
α、β表面污染监测仪
医用辐射设备的卫生防护诊断X射线机(不包括CT机、DSA)X射线剂量仪
数字式X射线曝光时间测量仪
千伏(kVp)测量仪
X射线质控检测工具
X射线CT机CT剂量仪/专用电离室
性能检测模体
头部剂量模体
体部剂量模体
X射线数字剪影装置(DSA)X射线剂量仪
数字式X射线曝光时间测量仪
kVp测量仪
DSA性能检测模体
X射线质控检测工具
放射治疗装置(钴-60治疗机、后装治疗机等,不包括大型医用设备)放疗剂量仪/电离室
标准充水模体
热释光测量装置
医用加速器放疗剂量仪/电离室
扫描水箱
热释光测量装置
中子测量装置
Γ刀与X刀放疗剂量仪
0.03cm3电离室
专用模体
低感光度胶片
核医学设备(SPECT 、PET、Γ照相机)SPECT性能测试模体
PET性能测试模体
活度计
非医用辐射设备的卫生防护检测非医用加速器(不包括中(高)能加速器)X、γ剂量率仪
热释光测量装置
中子测量装置
放射源、含源装置及射线装置工业射线探伤机、核子计、中子发生器、密封型放射源、非密封型放射源、X射线衍射仪X、γ剂量率议
环境X、γ剂量率议
中子测量装置
α、β表面污染监测仪
职业人员个人剂量监测X、γ射线个人剂量监测热释光剂量元件
热释光测读装置
退火装置
胶片剂量元件
胶片元件测读装置
中子射线个人剂量监测中子测量用径迹片
蚀刻装置
显微镜或其他测读装置
β射线个人剂量监测β射线个人剂量计
β射线个人剂量测读装置
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光学显微镜
培养箱
超净工作台
淋巴细胞微核实验光学显微镜
培养箱
超净工作台
环境与生物样品的放射性测量环境样品(大气、水、土壤及其他固体,疑被污染的各类场所)空气取样装置
低本底α、β测量仪
低本底α能譜议
γ能譜议
环境X、γ剂量率议
灰化装置
生物样品(粮食、蔬菜、水果等食品,动物、人体组织和器官,毛发等)低本底α、β测量仪
低本底α能譜议
γ能譜议
环境X、γ剂量率议
灰化装置
氡(室内、外,矿山、水、土壤)固体径迹探测元件
元件测读装置
氡测量仪
核设施与辐照装置等大型设施检测(核电站、核反应堆、辐照加工装置、中(高)能加速器)X、γ剂量率仪
放疗剂量仪
γ能譜仪
低本底α、β测量仪
低本底α能譜仪
环境X、γ剂量率仪
低本底液闪测量仪
中子测量仪


放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检测的仪器设备
项目名称主要设备名称
放射防护器材检测与防护效果评价专用X射线机
X射线剂量仪
标准铅片
分光光度计
铅玻璃检测箱
测厚仪
硬度计
拉力计
X、γ剂量率仪
环境X、γ剂量率仪
中子测量装置
含放射性产品检测建筑及装饰材料的放射性测量环境X、γ剂量率仪
γ能谱仪
含放射性产品和伴生X射线电器产品检测环境X、γ剂量率仪
γ能谱仪
低本底α、β测量仪

大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庆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政府


大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庆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庆政发〔2005〕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中、省直单位,市政府各直属单位:
  《大庆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已经2005年2月23日召开的市政府第二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印发。


二○○五年二月二十五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认真履行市政府法定职责,规范市政府及其组成人员、工作人员的工作程序和职务行为,加强市政府机关自身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市政府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强化行政监督,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法治型、廉洁型”政府。

第三条 市政府及各部门要严格履行宪法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依法行使职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二章 组成人员职责



第四条 市政府由下列人员组成:市长、副市长、秘书长、各委办主任、各局局长。

第五条 市政府实行市长负责制,市长领导市政府的工作。副市长协助市长工作。

第六条 副市长按分工负责处理分管工作。受市长的委托,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或专项任务,并可代表市政府进行外事活动。

秘书长在市长领导下,负责处理市政府的日常工作。

第七条 市长较长时间离开本市期间,由常务副市长主持市政府工作。

第八条 各委办主任、各局局长负责本部门的工作。



第三章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第九条 市政府及各部门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第十条 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发展接续产业,支持服务石油石化大企业改革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实现经济发展、就业增加、物价稳定和财政收支平衡。

第十一条 加强市场监管,创造公平和可预见的法制环境,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实行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第十二条 认真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完善社会管理政策,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正。健全完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社区建设。培育、引导各类民间组织健康发展。依法建立健全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第十三条 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公共政策,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推进部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进程,建立健全公共产品、服务的监管和绩效评估制度,简化程序,降低成本,讲究质量,提高效益。



第四章 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第十四条 市政府及各部门要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健全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第十五条 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财政预算、宏观调控和改革开放的政策措施、市政府规范性文件、重点建设项目、大额资金的使用等重大决策,由市政府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审议或决定。

第十六条 市政府各部门提请市政府讨论决定的重大决策或建议,必须以基础性、战略性研究或发展规划为依据,经过专家或中介机构的论证评估或法律分析;涉及相关部门的,应充分协商;涉及县、区或企事业单位的,应事先征求意见;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般应通过社会公示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和建议。

第十七条 市政府在做出重大决策前,根据需要通过召开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直接听取民主党派、群众团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八条 开展经常性的民情民意调查。完善民情民意调查网络,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定期进行抽样调查和其他形式的调查,以此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第十九条 市政府及各部门要定期对决策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与反馈,并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决策。要加强对决策活动的监督,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逐步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权与决策责任相统一。



第五章 坚持依法行政



第二十条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市长是市政府依法行政的第一责任人;副市长按照分工对分管部门和战线的依法行政工作负主要责任;市长助理、秘书长和副秘书长按分工协助市长、副市长做好职责范围内的依法行政工作;市政府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本部门或者本系统依法行政的第一责任人。

第二十一条 市政府及各部门要按照依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一致的要求行使行政权力,依法规范行政权力,强化政府责任,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十二条 市政府及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必须符合宪法、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和省的方针政策。涉及两个以上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应由市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或由有关部门联合制定规范性文件。及时修改或废止不合时宜的规范性文件。市政府各部门的规范性文件要依法及时报市政府备案,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查并定期向市政府报告。

第二十三条 提请市政府讨论、审议的规范性文件草案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查或组织起草。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解释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承办。

第二十四条 市政府各部门应积极履行法定职责,依法规范行政行为,特别是依法规范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收费等行为,保证行政执法行为主体合法,程序正当,符合公开、公平、公正、高效、便民、诚信原则。

第二十五条 要按照行政执法与经济利益脱钩、与责任挂钩的原则理顺行政执法体制,科学配置执法机关的职责和权限。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第六章 加强行政监督



第二十六条 市政府要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向其报告工作、接受质询;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七条 市政府各部门要按照行政诉讼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自觉接受司法监督和监察、审计等部门的专项监督。对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查处和整改,并向市政府报告。

第二十八条 市政府及各部门要切实加强行政系统内部层级监督,严格执行行政复议法、《黑龙江省规范行政执法条例》和市政府有关规定,及时发现并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规范性文件和行政行为,并主动征询和认真听取县、区政府及其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九条 市政府及各部门要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确保信访渠道的畅通。市政府及各部门领导要定期接访并亲自阅批重要的群众来信。

第三十条 市政府及各部门要接受新闻舆论和群众的监督。对新闻媒体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要积极主动地查处和整改,重大问题的整改情况要向社会公示。要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依法发布政务信息,畅通群众知情、参与和监督的渠道。



第七章 工作落实与协调



第三十一条 市政府及各部门要加强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和预见性,搞好年度工作安排,并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第三十二条 对国家、省及市委、市人大的决策部署和批办的重要工作,市政府工作报告、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确定的重点工作,建立工作落实责任制度,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市政府领导要亲自抓落实,对跨部门或职能交叉的工作,分管领导难以解决的,应及时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市长办公会议进行落实。

第三十三条 要加强督办检查工作,注重督查调研、民情调查、明查暗访工作,建立工作落实情况报告和通报制度。市政府办公室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报告市政府有关领导,并在年中和年末予以通报。

第三十四条 市政府及各部门要坚持各负其责、分级协调的原则,加强工作的协调。各部门所协调事项均由部门负责人先行协调,协调达不成一致意见时,由负责本系统工作的副秘书长、市长助理或副市长协调。对涉及两位以上分管副市长的工作,协调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时,由常务副市长协调。



第八章 学习和调研制度



第三十五条 市政府领导要做学习的表率,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充实新知识,丰富新经验,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理政能力。

第三十六条 通过举办讲座、参加培训和考察学习等方式,组织市政府领导学习经济、科技、法律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知识,学习先进经验。市政府秘书长负责学习计划的制定和安排落实工作。

第三十七条 市政府领导要结合市政府重点工作及分管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每年到基层调研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个月,调研题目由市政府领导根据工作需要自行确定,并亲自撰写一两篇具有指导意义的调研报告。



第九章 会议制度



第三十八条 市政府实行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市长工作例会制度。

第三十九条 市政府全体会议由市长召集和主持,副市长、市长助理、秘书长、副秘书长和各委办主任、各局局长参加。

市政府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传达贯彻上级领导机关及市委的重要工作部署,贯

彻落实市人民代表大会决议;

(二)通报、分析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

(三)总结和部署市政府工作;

(四)讨论决定市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五)提出全市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实施意见。

市政府全体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

第四十条 市政府常务会议由市长召集和主持,副市长、市长助理、秘书长参加。

市政府常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传达贯彻上级领导机关及市委、市人大的决定、决议和会议精神,并提出贯彻意见;

(二)讨论决定市政府下发的规范性文件;

(三)讨论决定呈报上级政府或市委的重要事项和提请市人

大审议的重要事项;

(四)讨论决定市政府工作中的重要事项。

市政府常务会议必须有常务会议成员半数以上到会方能举行。副秘书长和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

第四十一条 市长办公会议由市长或市长委托常务副市长召集和主持,其他相关的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市长办公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传达省政府及其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

见;

(二)研究处理市政府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和紧急事项;

(三)听取市政府有关部门重要的专项汇报;

(四)通报和讨论市政府其他事项。

第四十二条 市长工作例会由市长召集和主持,副市长、秘书长参加。

市长工作例会的主要任务是:

(一)通报分管工作进展情况;

(二)研究安排近期工作;

(三)沟通协调工作运行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市长工作例会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

第四十三条 提请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讨论的议题,由副市长把关提出,秘书长初审协调后,报常务副市长、市长批准,按轻重缓急安排上会。议题内容涉及法律、法规的,须经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核;涉及其他部门的,会前应与相关部门协调一致,未经协调或存在意见分歧的议题,原则上暂缓上会。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的组织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市政府常务会议议题材料要在会前3日内送达会议组成人员阅研。

第四十四条 市政府领导和其他有关人员要严格遵守纪律和制度,认真参加会议。不能出席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市长工作例会,应向市长请假。

第四十五条 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纪要,由市长或市长委托常务副市长签发。

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宜于公开的,应及时报道。新闻稿须经秘书长审定。

第四十六条 根据工作需要,市长、副市长主持召开市政府专题会议,会议纪要由会议主持人签发。市长或副市长委托市长助理、秘书长、副秘书长主持召开的市政府协调会议,一般情况下不出会议纪要,确需出会议纪要的,会议纪要由分管副市长签发;涉及两位以上副市长分管工作的,由常务副市长或市长签发。

第四十七条 市政府各类会议议题涉及人事、机构编制、城市规划、土地、重点建设项目等事项,须会前报市长同意,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运作;涉及财税政策、资金安排、国有资产变更重组、重大改革措施及重大行政诉讼案件等事项,会前须征求市长意见。

第四十八条 市政府及各部门召开的工作会议,要减少数量,控制规格,严格审批。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的全市性专业会议,会议承办部门会前需填写会议申报单,报市政府办公室初审后,送市政府分管领导审定。要求县、区长参加会议的,须由市长批准。全市性会议应尽可能采用电视电话会议等快捷、节俭的形式召开。



第十章 公文审批



第四十九条 各县、区和市政府各部门报送市政府的公文,应当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除市政府领导交办事项和必须直接报送的绝密事项外,一般不得直接向市政府领导个人报送公文。市政府各部门报送市政府的请示性公文,部门间如有分歧意见,主办部门要主动协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应列出各方理据,提出办理建议。

第五十条 各县、区和市政府各部门报送市政府审批的公文,由市政府办公室提出拟办意见或转有关委办局提出办理意见后,按分工报市政府领导审批。涉及资金、项目、人事等重大问题的,报送市长审批。市政府领导对报送的公文应及时阅处。

第五十一条 市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和规范性文件,向市委、市人大呈报的公文,向省政府报送的公文,省政府领导批示办理的公文,由市长签署。

第五十二条 以市政府名义发文,由市政府各部门代拟文稿,市政府办公室初审,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审核,分管副市长审定,市长签发。市政府领导及各部门应严格履行审批程序,杜绝违反程序越级审批。

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发文,由市政府办公室主任或市政府秘书长签发;如有需要,可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或市长签发。

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室的公文,除需要保密的外,应及时公布。

第五十三条 市政府领导在各类会议上的讲话,会上已经印发的不再另行印发;会上没有印发而又确需印发的,经市政府领导批准后,由市政府办公室在《情况通报》上刊发。

第五十四条 市政府及各部门要进一步精简公文,提高质量。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由部门自行发文或联合发文,不得要求市政府批转或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各种领导小组、指挥部、组委会等常设、非常设临时机构工作范围内的事项,一律自行行文。要加强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建设,实现公文网上审批、传递,提高公文运转效率。



第十一章 作风纪律



第五十五条 市政府领导下基层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和随行人员,简化接待,不要县、区负责人到辖区分界处迎送。

第五十六条 市政府领导原则上不出席由县、区和部门组织的庆典、剪彩及地方节日等活动,确需领导参加的活动,由活动组织部门报市政府办公室协调安排。

第五十七条 需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的会议、活动,有关部门须提前报市政府办公室,由秘书长协调安排。

第五十八条 市政府领导出席会议活动、外出考察或下基层调研的新闻报道和外事活动安排,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十九条 市政府和各部门领导要严格遵守国家和省、市有关廉政建设的规定,廉洁从政,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不得利用特殊身份拉关系、谋私利。

第六十条 市政府组成人员必须坚决执行市政府的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可在市政府内部提出,在市政府没有重新做出决定前,不得有任何与市政府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和行为;代表市政府发表讲话或文章,以及个人发表涉及未经市政府研究决定的重大问题及事项的讲话或者文章,事先须经市长同意。

第六十一条 副市长、秘书长离市外出或休养,应向市长请假。

市长助理、副秘书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离市外出或休养,应向协助工作的副市长或分管副市长请假,并通知市政府办公室,由市政府办公室向市长报告。

外出领导应将外出时间、地点、联系方式等有关事项,通知市政府办公室,以便随时联络。

第六十二条 市政府及各部门要提高行政效率和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要按程序和时限积极主动地办理,对不符合规定的事项要坚持原则不得办理;对因推诿、拖延等官僚作风造成影响和损失的,要追究责任;对越权办事、以权谋私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
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对重大安全事故、刑事治安案件、群体性上访、灾情疫情及其他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危害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紧急重大情况,应及时向市政府办公室报告,或视情况直接向市政府领导报告,并及时做好处置工作。对因迟报、漏报、瞒报和处理不当造成影响和损失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要追究责任。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六十三条 本规则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原《市政府工作规则和自身建设的若干规定》(庆政发〔2003〕21号)同时废止。

齐齐哈尔市体育经营活动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


齐齐哈尔市体育经营活动管理办法


(2003年9月22日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3年9月26日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令第3号公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全市体育经营活动的管理,规范体育经营行为,保护体育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繁荣和发展体育事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黑龙江省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体育经营活动,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以体育项目为内容的经营活动。包括:

(一)体育竞赛、体育表演;

(二)体育健身、体育康复、体育娱乐;

(三)体育技术培训、体育信息咨询和体育中介服务;

(四)体育场馆和其他体育专营活动场所的经营活动;

(五)体育彩票、体育赞助、体育广告;

(六)其他体育经营活动。

第三条 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体育活动经营者及其管理者,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鼓励依法从事体育经营活动,鼓励经营者参与实施全民健身活动和培育优秀运动员工作。

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对在实施全民健身、培育优秀运动员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体育活动经营者和对揭发、检举体育经营活动中违法行为的有功人员,予以表彰奖励。

第五条 市体育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体育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本办法。

各县(市)、区体育主管部门负责其行政区域内的体育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公安、物价、工商、税务、卫生、环保、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依照各自的职责,协同体育主管部门做好体育经营活动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 申办条件和程序

第七条 从事体育经营活动,应当具备下列与经营项目相适应的条件:

(一)有符合安全、卫生、消防、环保标准和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场所及符合国家体育行政管理部门颁布标准的体育设施、设备和器材;

(二)有符合要求的注册资金;

(三)有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的体育专业技术人员;

(四)其他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第八条 申请从事体育经营活动,应当向申请者所在县(市)、区体育主管部门提交以下基本材料:

(一)申请报告书;

(二)有关专业人员的合法证件;

(三)场所、设施、器材、资金等必要条件的说明材料;

(四)公安、卫生、消防、环保等部门出具的有关材料。

有合作单位的,还应提供合作单位的协议、合同等副本。

第九条 对于从事体育经营活动的申请,由县(市)、区体育主管部门负责审核。经审核符合标准的,发给省体育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黑龙江省体育经营许可证》或《黑龙江省临时体育经营许可证》。

第十条 县(市)、区体育主管部门应在5个工作日内对从事体育经营活动的申请给予答复。

第十一条 从事体育经营活动的管理人员、教师、指导员、教练员、救护员、信息咨询经营活动的从业人员,应当经所在地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进行资格认定或专业考核,取得《体育经营活动专业人员资格证》后,持证上岗。

已经取得中级以上体育专业技术职称的教练员,从事相应项目的体育经营活动,可凭其有效证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直接申请办理《体育经营活动专业人员资格证》。

第十二条 发行中国体育彩票,应当由市体育彩票管理中心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财政部的规定组织实施,所得公益金应当用于发展体育事业。

第十三条 发布体育经营活动的广告,应当经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进行专业审查后,到有关部门办理手续。

第十四条 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活动的名称、徽标、吉祥物应当经体育主管部门审批后,到其他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五条 申办危险性较大、社会影响较大和可能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体育经营活动,须经申办者所在县(市)、区体育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手续。

第十六条 经营者举办体育竞赛或表演活动,应制定安全保卫措施并提前20天报所在地公安部门备案,接受其安全管理。

第十七条 从事体育经纪活动的中介服务人员,应经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进行专业考核,由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经纪人基础知识培训后,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手续。

第三章 经营管理

第十八条 体育经营者应当恪守诚信原则,保证服务质量,不得弄虚作假,欺骗体育消费者。

第十九条 体育经营活动项目、时间、地点不得随意改变。确需改变的,应当提前15天向所在县(市)、区体育主管部门申请并依法办理变更手续。

体育经营者停止营业的,应及时向体育主管部门申报并交回相关证件。

第二十条 体育经营活动中严禁进行封建迷信,赌博活动及提供色情服务等危害人民群众和青少年身心健康,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 《黑龙江省体育经营许可证》和《黑龙江省体育经营活动专业人员资格证》等证件实行年检制度,由市、县(市)、区体育主管部门按期进行。年检按规定只收取证件工本费。

第二十二条 禁止伪造、涂改、转让、租借、买卖体育经营活动证件。

第二十三条 经营性体育活动场所不得接纳无许可证件或无批准手续的经营性体育竞赛或体育活动。公益性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和设施,未经所在地体育主管部门批准,不得用于经营活动。

第二十四条 体育活动经营者不得聘用未取得《体育经营活动专业人员资格证》的人员从事体育经营活动中的培训、指导、教练、救护等活动。

第二十五条 体育经营活动使用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应当保持完好,确保安全和正常使用。

第二十六条 体育活动经营者应自觉接受体育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检查监督,不得阻挠、抗拒执法人员执行公务。

第二十七条 体育经营者应当依法纳税和依照有关规定交纳相关费用。

第四章 罚则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县(市)、区体育主管部门按管理权限并视情节轻重,给予下列处罚:

(一)未经体育主管部门批准,擅自从事体育经营活动的,责令其停止营业,处以2000元至5000元罚款。

(二)擅自从事危险性较大,社会影响较大和可能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体育经营活动的,责令其停止经营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2000元至10000元罚款。

(三)擅自聘用未取得《体育经营活动专业人员资格证》的人员从事有关体育经营活动的,责令其停止体育经营活动,并处以500元至2000元罚款。

(四)伪造、买卖体育经营活动证件的,没收非法证件及违法所得,并处以3000元至10000元罚款;涂改、转让、租借体育经营活动证件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1000元至5000元罚款。

(五)擅自改变体育经营活动项目、时间、地点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以1000元至5000元罚款;给消费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六)未按规定接受年检的,责令其在规定时间内接受年检;拒不接受责令的,停止其经营活动,并处以500元至2000元罚款。

(七)在体育经营活动中进行封建迷信、赌博活动及提供色情服务等危害人民群众和青少年身心健康、扰乱社会治安的,取消其经营资格。

初次违反本办法规定,情节轻微,未造成人身、财产重大损失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不进行经济处罚。

第二十九条 体育活动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触犯工商、税务、公安、卫生、环保、物价、质量技术监督等法律和法规的,由有关部门按各自职责权限依法进行处罚。

第三十条 按本办法进行的罚款处罚,应使用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并按本市有关罚缴分离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做出处罚决定的部门可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体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体育经营活动管理过程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体育项目,是指经国际体育组织认定和国家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开展的以及本市具有增强体质和娱乐身心作用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包括:射箭、田径、羽毛球、棒球、篮球、拳击、皮划艇、自行车(含山地车)、马术、击剑、足球、体操(含艺术体操)、手球、曲棍球、柔道、现代五项、赛艇、射击、游泳(含跳水、花样游泳、水球)、垒球、乒乓球、网球(含软式网球)、排球(含沙滩排球)、举重、摔跤、帆船(含帆板)、速度滑冰、短道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高山滑雪、越野滑雪、跳台滑雪、北欧两项、自由式滑雪、冬季两项、雪车、雪撬、冰壶、保龄球、地掷球、高尔夫球、台球、藤球、壁球、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围棋、桥牌、航海模型、航空模型、跳伞、动力伞、滑翔伞、滑翔、悬挂滑翔、热气球、登山、攀岩、汽车、车辆模型、摩托车、摩托艇、滑水、蹼泳、无线电、中国式摔跤、武术、技巧、铁人三项、跆拳道、弓弩、轮滑、滑板、钓鱼、信鸽、舞龙、舞狮、龙舟、风筝、门球、毽球、气功、健美、健美操、体育舞蹈、蹦床、卡丁车、沙狐球等。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二○○三年十月二十六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