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大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

时间:2024-07-05 15:43:27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049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大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

黑龙江省大庆市人大常委会


大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

(2007年4月27日大庆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2009年8月27日大庆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地方组织法、监督法的有关规定,依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议案、决定事项,应当充分发扬民主,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市人大常委会行使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人民群众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监督。



第二章 会议的召开

第三条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由主任或受委托的副主任召集并主持,每两个月至少举行一次。

第四条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必须有市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出席,才能举行。

第五条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以下简称主任会议)拟订常委会会议议程草案,提请常委会全体会议通过。

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期间,需要调整会议议程的,由主任会议提出,经市人大常委会全体会议同意。

第六条 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应在举行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七日前,将开会日期、地点、建议会议审议的议题,通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要根据议题做好调查研究,并准备好发言提纲。临时召集的会议,可以临时通知。

第七条 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时,市人民政府市长或主管副市长、秘书长,与议题有关的政府部门组成人员,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和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列席会议。

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负责人,各县、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或副主任列席会议;也可邀请全国、省和市人大代表,有关专家列席会议。

第八条 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时,按照公民旁听市人大常委会会议的有关规定,允许公民旁听。

第九条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按拟定的议程,通知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负责人到会,向会议报告工作;市人民政府负责人确实不能到会报告的,可以委托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第十条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一般采用公开形式,允许新闻单位采访并报道。

第十一条 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时,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必须按时出席会议。除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外,不批准请假。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请假时需出具书面请假报告,经常委会主任或常务副主任批准。未履行上述请假手续,一年内三次不出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的,应当辞去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职务。

实行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参加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情况通报制度。由市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出缺席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通报。



第三章 提出和审议议案

第十二条 主任会议可以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属于市人大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属于市人大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或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属于市人大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决定是否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不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应当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或者向提案人说明。

第十三条 主任会议根据需要,可以委托各专门委员会或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拟订议案草案,并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作说明。

第十四条 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提出的议案,应当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举行二十日前,送交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

第十五条 对列入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议程的议案,提议案的机关、市人大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应当提供相关资料。对任免案,提请机关应当介绍被任免人员的基本情况、任免理由;必要时,有关负责人到会回答询问。

第十六条 提议案机关的负责人和提议案领衔人可以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对议案作补充说明。

第十七条 列入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议程的议案,在交付表决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经主任会议同意,对该项议案的审议即行终止。在审议中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经主任会议提出,全体会议同意,可以暂不付表决,交有关专门委员会进一步审议,并提出报告,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以后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



第四章 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

第十八条 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听取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视察组提出的工作报告,听取其他报告。

第十九条 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应当在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的二十日前,将有关工作报告送交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其应当于五个工作日内提出修改意见并反馈。

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对报告修改后,在举行会议的十日前送交市人大常委会。

市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应当在举行会议的七日前,将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有关工作报告,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视察组的工作报告印发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第二十条 工作报告由市人民政府市长或副市长、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视察组有关负责人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市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第二十一条 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时,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不能参加会议的,要提交发言提纲。发言的重点是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二条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审议后,对是否同意报告进行表决,赞成票过市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半数的为通过。没有通过的专项工作报告,由报告机关根据审议意见在六个月内向市人大常委会再次报告,经再次审议表决没有通过的,可依法对报告机关进行质询并提出处理意见。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可对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视察报告提出修改意见,不进行表决。

第二十三条 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对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发言进行整理,提出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草案。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审议意见草案进行讨论,发表意见,主任会议作进一步修改,交由市人民政府或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承办落实。

第二十四条 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有关工作报告认为必要时,可以作出决议、决定。

第二十五条 市人民政府或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应在会议结束后三十日内提出承办落实审议意见和决议、决定的方案,方案中应确定落实的目标和时限。

市人民政府或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办事机构应将承办落实的方案送交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征求意见后,由市人民政府市长或副市长、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审定,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书面报告。

第二十六条 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应建立督办机制,落实计划和责任,经常了解审议意见落实和决议执行情况,必要时向主任会议提出建议,由主任会议决定,组织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采取视察、抽查、暗访等形式,对市人民政府或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落实审议意见、执行决议决定情况进行督办。

第二十七条 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的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视察组工作报告及审议意见、决议决定,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或市人民检察院对审议意见承办落实情况或执行决议决定情况的报告,向市人大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

第五章 审查和批准决算,听取和审议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报告,

听取和审议审计工作报告

第二十八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八月份,将上年度的本级决算草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本年度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本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做部分调整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将调整方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

第二十九条 市人民政府关于上年度的本级决算草案、本年度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执行情况、预算调整方案草案等报告,应当在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的一个月前,提交相关委员会初步审查。

第三十条 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决算草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执行情况、预算调整方案草案时,相关委员会应当提出审查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在作出是否批准市人民政府决算草案的决议、计划和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时,可以附相关要求和办理期限。

市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应当及时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对决算草案的有关建议向市人民政府反馈,其应当在一个月内书面答复。

第三十一条 市人大常委会每年审查和批准决算的同时,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审计机关关于上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市人民政府应当在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的一个月前,将审计工作报告提交有关专门委员会征求意见。

第三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对审计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承办落实情况送交有关专门委员会征求意见后,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书面报告。市人大常委会认为必要时,可以对审计工作报告作出决议,市人民政府应在决议规定的期限内,将执行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第三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年底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上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有关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

第三十四条 市人大常委会听取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及审议意见,市人民政府对审议意见承办落实情况或者执行决议情况的报告,向市人大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五条 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市人大常委会应及时审议市人民政府对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规划经中期评估需要调整的,市人大常委会应当审查市人民政府提出的调整方案,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议。



第六章 询问和质询

第三十六条 在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议案和有关报告时,出席会议的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本级、上级人大代表,可以向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提出询问。

询问可以由个人提出,也可以由两人以上联合提出;可以口头提出,也可以书面提出。

第三十七条 市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负责人,应当当场口头答复询问。不能当场答复的,经说明原因,并取得询问人的同意后,可以在市人大常委会下次会议上口头答复或者书面答复。

第三十八条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可以就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正在审议的议题或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职责范围内的其他事项,向市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对市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和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

质询案应当写明质询对象、质询的问题和内容。

与质询的问题有利害关系的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应当回避,不得参与质询案的提出。

第三十九条 质询案由主任会议决定交由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或者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第四十条 质询案由主任会议决定,交由受质询的机关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或者有关的专门委员会会议上口头答复,或者由受质询的机关书面答复。在专门委员会会议上答复的,提质询案的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有权列席会议,发表意见。专门委员会应当向主任会议提出报告。主任会议认为必要时,可以将答复质询案的情况报告印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

质询案以口头答复的,应当由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到会答复;质询案以书面答复的,应当由受质询机关负责人签署,由主任会议印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或者提质询案的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第四十一条 提质询案的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过半数对答复不满意,可以提出要求,经主任会议决定,由受质询机关再作答复。必要时,市人大常委会可以就质询的问题作出决定。



第七章 撤职案的审议和决定

第四十二条 市人大常委会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决定撤销市人民政府个别副市长的职务,可以撤销由它任命的市人民政府其他组成人员和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的职务。

第四十三条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可以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对本规则第四十二条所列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撤职案。市人大常委会五分之一以上的组成人员书面联名,也可以提出对本规则第四十二条所列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撤职案。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名提出的撤职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第四十四条 撤职案应当写明撤职的对象和理由,并提供有关的材料。

撤职案在提请表决前,被提出撤职的人员有权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提出申辩意见,或书面提出申辩意见,由主任会议决定印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



第八章 发言和表决

第四十五条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人员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的发言,力求简明扼要、中心突出,每次不超过七分钟。

列席人员发言前须举手示意,经主持人批准,方可发言。

市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要认真做好记录,发言记录应归档备查。

第四十六条 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发言、表决和列席人员的发言不受法律追究。

第四十七条 市人大常委会表决议案、撤职案,通过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采用无记名投票、举手或其它方式。

第四十八条 任免案可以逐人表决,根据情况也可以合并表决。

第四十九条 表决议案,通过的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由市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生效。表决结果由会议主持人当场宣布。

第五十条 市人大常委会原则通过的议案、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可以授权主任会议作文字上的修改;修改后的文稿及工作报告、人事任免名单、供职发言等公开发表。



第九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 本规则由市人大常委会负责解释。

第五十二条 本规则自通过之日起实施。



刑事诉讼中,诉讼主体分两类:权力主体,即在刑事诉讼中享有法律所赋予的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的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权利主体,即诉讼参与人,主要是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他们在刑事诉讼中享有一定诉讼权利、负有一定诉讼义务。传统的刑事司法将犯罪视为对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侵害,在对犯罪的追诉上,主要实行国家追诉主义,国家作为公诉机关对被告人进行控诉,而切实遭受权利侵害的被害人被边缘化了。现实中,很多轻微的刑事犯罪对国家利益侵害不大,而利益受到侵害最明显的主体是被害人,因此,在刑事犯罪特别是轻微刑事犯罪中,被害人是最应被赋予更多的权利并能够决定自身的利益方向的人。近年来兴起的刑事和解制度即“被害人与加害人的和解”,尊重了被告人和被害人在处理刑事案件中的自主意愿,令这一问题有了明显改观。该制度起源于西方,我国司法实践中也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今年的刑诉法修正案就将公诉案件的刑事和解制度作为第五编第二章专门加以规定。刑事和解制度在中外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笔者认为正是因其具有对诉讼主体利益无可替代的价值,下面就在这一维度对刑事和解制度加以论述。

一、刑事和解制度对被害人的价值分析

随着被害人保护运动的兴起,被严重忽视的被害人利益在国际上逐渐得到重视,被害人的地位得到了提升。1996年刑事诉讼法为强化对被害人的保护,增加了相应条款来保障被害人的利益。如允许自诉案件的当事人自行和解,对不立案不起诉决定的申诉权,抗诉申请权等,但这些权利当中,大部分都是增加被害人的追诉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报应情感,而被害人恢复的需要并没有被满足。在长时间的诉讼过程中,被害人不但没有得到被告人的道歉和赔偿,由于长期受诉讼所累,心理创伤得不到平复、案件未结的过程中产生的经济费用的承担、对诉讼结果的担忧以及担心矛盾激化、被告人的报复等多重因素,使得被害方不仅无法得到心理上、经济上的补偿,反而更增加了其负担,这也是现实中很多刑事案件出现“私了”的原因。但是“私了”终归无法对被害人得到合理的保障,面对被告方的反悔以及时间流逝证据的消失,最终受损害的还是被害人。

总结起来,刑事和解制度对被害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1.给予被害人自愿和解的自主权。刑事和解制度建立的初衷就是在不破坏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体现对被害人的保护。而此次将公诉案件的刑事和解制度纳入到刑事诉讼法中,证实了立法对被害人自主权的尊重和主体地位的承认,体现了被害人地位的提升,使得被害人不仅能参与到刑事诉讼中,更成为参与解决矛盾冲突的主导者。被害人有权利决定是否进入和解程序,给予被害人对案件处置方式的自主权选择权,有利于其更好的维护切身利益。

2.和解的效力得到法律的保障,避免了私自协议的不确定性。

3.诉讼及时及履行及时。刑事和解制度可以在法庭审判之前,甚至是在公安检察阶段进行,避免了长期诉讼带来的不确定性。它通常是在和解协议履行的基础上生效,履行及时,避免了诉讼后执行难的问题,解决了被害方的后顾之忧。

4.有利于案结事了。和解制度因为有了被害人的参与,使双方在一个平和、自然的环境中解决纠纷,避免了多次盘问对被害方造成的身心伤害。和解出于自愿,被害方容易对和解结果产生认同和满足,从而审判结果更容易被接受,和解后矛盾得到进一步化解,从而更能够实现案结事了,达到和谐统一。

二、刑事和解制度对被告人的价值分析

刑事和解制度对被告人的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减少审前羁押和刑罚的适用。因刑事和解而减少的审前羁押和刑罚的适用,不仅可以防止短期刑罚对轻刑罪犯羁押造成的“交叉感染”,还可以避免对被告人张贴“犯罪”的标签,也有利于防止被告人不良内心定位。

2.消除被害方的对抗情绪。刑事和解制度可以消除被害人和犯罪人之间的对抗状态,在沟通的过程中,犯罪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被害人的谅解,从而国家和犯罪人之间的对抗状态也得到了消除或者缓解。

3.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刑事和解出于自愿达成,缺少了对责任归属的争执,减少了双方的敌意和争执,双方更为真诚的对话和沟通更有利于被告方冷静地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严重后果,从而真诚悔过,进而减少因诉讼冲突而对被害方产生的怨恨和对未来判决结果不满而引发的次生问题。

4.及时诉讼。与被害方相比,及时诉讼对被告方的意义更为重大,快速审理刑事和解能够在公权力的主持下进行和解,有利于短期内达到案结事了,进而不影响被告人的生活。

5.对被告人合理利益的保护。刑事和解制度由公权力的主持下进行,具有权威性,使得被告方担心被害方漫天要价的顾虑,有助于和解的真诚性和实质性。

6.有利于被告人再社会化。刑事和解制度能够及时地将案件以双方都满意的方式迅速解决,使得造成的损害尚未扩大的情况下消除,从而使得被告人尽快地走出犯罪的阴影,重返社会,不影响其家庭、社会地位等,而刑事和解在这一点上体现了不可取代的价值,同时,刑事和解后的减轻、免除刑罚,防止刑事惩罚对被告人的家庭和社会关系造成不利的影响,体现了对被告人回归社会的需要,特别是对于未成年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刑事和解制度对权力主体的价值分析

除了被害人与被告人外,刑事和解制度对公权力机关所代表的国家利益也是有益的,主要体现在:

1.效率价值。此次刑事诉讼法增加了公诉案件的和解制度,这一制度作为一种有效的诉讼分流机制能够大大提高效率,特别是在公安、检察阶段将轻刑案件解决,防止一些轻刑案件进入审判程序,减少诉讼资源的浪费。由于其在案件发生初期,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达成的协议,避免了一味的判决使双方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引起上诉、申诉、信访等问题,也解决了后续的执行问题,将处理轻刑案件的社会成本大大降低。

2.减少审前羁押和刑罚适用。轻刑案件及时地达成和解可有效减少审前羁押和刑罚适用,不仅节约了司法资源,也有利于刑罚轻缓化的趋势。

3.解决疑难案件。大量轻刑案件牵涉了司法机关的很多精力,虽然案件轻微,整体对社会危害不大,但是这些轻刑案件常常因为只有言辞证据,客观证据不固定、易流失等问题成为疑难复杂案件,如果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处理,很难使当事人满意;如果综合考虑当事人的意愿判决,于法又无据。如果没有一个初期的分流机制,案件数量的巨大和程序的繁杂将直接影响到公安、检察、法院对重大案件、恶性案件的打击力度。和解制度的确立,对权力主体而言,能够以一种双方都接受的方式解决纠纷,不仅能够息诉罢访,案结事了,由于其将矛盾迅速化解在公诉程序的初期,进而大量地节约司法资源,实现公平正义和诉讼效率的有机统一。

4.消除双方矛盾,防止次生事件,真正做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刑事和解制度能够及时回复被犯罪破坏的社会秩序,防止由犯罪引发的报复、群体事件等次生问题。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刑事诉讼中允许被害方和被告方作为主体参与到诉讼中,表达自己对于诉讼的需求,进行适当的和解,是公权力的让渡,是民主的体现,也是刑事诉讼主体意愿的体现,是主体地位的回归。

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是在考察我国国情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的,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在法治进程中的表现,更体现了对于被害人权利的关注。当然,任何制度的建立并得到有效实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众法制观念的增强而不断适应、完善。我们期待其在实践中产生更大的作用,但也要注意,在执行的过程中要确保其在法律的框架内有序、健康地发展,避免由此滋生不公正、腐败等问题发生。

(作者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吉林市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养老金保险试行办法

吉林省吉林市人民政府


吉林市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养老金保险试行办法
吉林市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城镇集体经济组织职工年老退休或丧失劳动能力时的生活,实行养老金保险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实施范围:(1)独立核算的城镇集体经济组织职工;(2)独立核算的全民所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合同制职工申请参加者,可比照本办法办理。
以上职工(被保险人)均可由所在单位(投保人)申请参加本保险。
第三条 本保险是地方性福利事业,为便于集中管理,使其养老金管理制度社会化、专业化,市政府指定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吉林市支公司及其所属机构经营。

第二章 保险期限与责任
第四条 从第一次交付保险费始至被保险人退休当月止,为交付保险费时期;被保险人退休后为领取约定的养老金时期。交费时期与领取养老金时期为保险有效期。
第五条 本保险负责:(1)被保险人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直至本人身故;(2)被保险人在保险有效期内死亡,给付丧葬费。

第三章 保险费交付
第六条 投保人申请参加本保险时,应将本单位在册的全部职工参加投保,由保险公司与投保单位签定保险契约。保险生效后人数有变动,应申请办理调整手续。
第七条 参加投保单位提取养老保险金,可根据经济的承受能力,有缴纳所得税(上缴利润)之前,按规定从提取的社会保险基金中支付。
保险费按事先约定的交付标准交付。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中途可以申请办理调整交费标准的手续。
第八条 保险费必须按月交付,逾期不交的,本保险责任即告失效,如经办部门同意逾期补交者,补交时应按月加收逾期利息但以不超过停交保险费之月起一年内为限。一年内不能复交的,即告失效,按养老金保险退保规定退回保险费,保险责任终止。

第四章 保险待遇
第九条 被保险人女满五十五周岁、男满六十周岁,经组织批准退休,从退休次月起向保险公司领取本办法第十条或第十一条规定的给付金额。
第十条 被保险人退休时交费满十年以上者,可按参加本保险后的交费标准,每月领取所规定的养老金;如中途交费有增减变动,领取标准可按基数调整计算。
第十一条 被保险人退休时交费不足十年者,按本办法规定标准领取一次性退休金,保险责任终止。如退休金达不到企业退休费标准,投保单位可从企业营业外列支补齐。
第十二条 被保险人在保险有效期限内(在职或退休)身故,其家属可领取丧葬费二百元,保险责任终止。
第十三条 投保单位参加养老金保险以前的退休职工,不享受本办法规定的待遇。

第五章 特殊情况处理
第十四条 被保险人因疾病或意外事故,完全丧失劳动、工作能力,经主管部门同意提前退休者,每月领取的养老金按实际交费年期重新计算。
第十五条 投保单位如经主管部门批准关、停、并、转时,其保险关系可随被保险人的调迁而转移,保险责任继续有效;无法转移的可保留或退保。
第十六条 被保险人如经组织批准为个体工商业户或招工、升学、参军等原因而退者,其保险关系比照本办法第十五条办理。
第十七条 投保人不得对下列保险人申请退保:
1、在册职工;
2、已经退休领取养老金的职工;
3、患有严重疾病或已身故的职工。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交费标准如全国有统一规定,或工资制度有大的改革后,可做适当调整,或执行国家统一办法。
第十九条 备有养老金金额表两套,投保单位可认选其中一套,做为职工退休时领取养老金支付标准。



1984年11月20日